【导语】:从转型突破,到跨越发展,八公山区正以八公山山脉为中心,打造一条“大八公山旅游带”,致力建成皖北重要旅游目的地。现在跟合肥本地宝小编来一睹风采!
安徽淮南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景区
“资源型老工矿区”,是安徽淮南八公山区的老标签;“历史文化旅游区”,正成为八公山区的新名片。
从转型突破,到跨越发展,八公山区正以八公山山脉为中心,打造一条“大八公山旅游带”,致力建成皖北重要旅游目的地。
八公山区副区长满铭辉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,这条大八公山旅游带,涵盖沿山的淮南市八公山区、谢家集区、凤台县和六安市的寿县,地缘相接,历史相连,文脉相通,荟粹了该地区淮夷文化、蔡楚文化、汉文化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华。且有神秀八公山山脉与千古淮河自然景观为依托,天然形成了地区景观带,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、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,其蕴藏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及经济价值十分巨大。
打好“旅游牌”加快转型发展
八公山区位于淮南西部,作为典型的资源型老工矿区,随着煤炭的枯竭,山石开采的停采,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遗留下的诸多困难正日益凸显,发展后劲不足和生态破坏是这个老矿区的发展瓶颈。
八公山区未来的出路在哪里?毫无疑问,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,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,从长远看,适合休闲旅游和居住,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。因此,开发和利用好八公山是实现八公山区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。
八公山风景区规划图
事实上,这也是八公山区发展的优势所在。
八公山是一座文化名山,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,编撰了古代科学巨著——《淮南子》,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二十四节气,发明了名扬海内外的美食豆腐。
八公山是一座历史名山,这里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“淝水之战”的发生地,成语“风声鹤唳、草木皆兵”、“投鞭断流”皆出于此。
八公山还是蜚声中外的“淮南虫”化石发现地。“淮南虫”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,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“蓝色星球”上的生命之源,经中外考古学家论证,推翻了达尔文关于动物起源时间不足6亿年的论断,把动物起源的时间向前推进了2亿年。
淮南王刘安与八公雕像
近年来,八公山区按照“挖掘历史文化内涵,打造休闲旅游产品”的发展思路,着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八公山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。在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的前提下,依托豆腐文化、历史文化、淮南子文化、地质文化,不断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,加快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。